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杭州市临安区月亮桥村:探索天目窑文化,共商“曜变”之奇观
为构筑乡村精神共同体,探索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寻找乡村治理最优解,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同牵手共富裕,探索“未来乡村“新格局”暑期实践小队为调研未来乡村试点在文化和治理方面的现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月亮桥村开展了对未来乡村试点建设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为进一步了解月亮桥村的文化现状, 6月23日上午10时,小队成员走进了位于月亮桥村宋代古窑遗址边的天目山美术馆。天目山美术馆以挖掘和展示天目窑文化为目的,让游客能够更多的了解天目窑文化,体验文化的赏玩乐趣。
走进天目山美术馆,实践团成员被琳琅满目且美轮美奂的陶瓷作品所吸引。造型各异,五彩斑斓的陶瓷作品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道理。馆内手艺人带领社会实践成员参观美术馆并详细地介绍了管内藏物。“唐末宋初,日本和尚来天目山交流学习,带回了三只举世闻名的“天目茶盏”,对日本瓷器界影响深远。而2009年在杭州东南化工厂原址出土的残盏,证明了南宋时期浙江临安已拥有“曜变天目盏”的事实。为了传承曜变天目盏的技艺,我们的美术馆才得以建成。”天目窑复刻者介绍道。
(图为小队成员在天目美术馆参观学习)
“曜变”这一现象是手艺人和大自然这位色彩搭配的高手,高度配合才能产生的艺术。在馆工作的姐姐笑着说道:“曜变天目盏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随机的,也许一窑之中也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曜变’。所以每一次开窑是最令人期待的时刻就像高考出分一样。”在工作人员的许可下,实践团成员亲手触摸了一下即将送去博物馆的“曜变天目盏”。抚摸着盏中曜变的纹路,细细品味着神奇的色彩,成员们无不发出感叹着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完美配合所缔造的神奇。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天目古窑文化,月亮桥村的天目山美术馆研发还原复烧“曜变天目盏”,有多件作品收入国家展览馆,重现了千年技艺,让游客们大饱眼福的同时,还可以亲身体验制作工艺,感受文化赏玩的乐趣。
文/陈子帆 图/李佳伊诺
推荐阅读:旗龙网
浙江新闻在线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