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杭州市钱塘区火星村:
深入人民群众,共筑未来乡村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暑期实践小队探究乡村治理的“未来性”,前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火星村开展了对未来乡村试点建设情况的调查活动,村民和村干部的积极配合使得活动顺利进行。
此次调查活动采用派发调查问卷、面对面交谈二者结合的方式。在村中老党员刘同志的带领,我们走访了当地村民的家庭,调查村民近50余名,得到调查问卷50余份。此外还在“火星村数字驾驶舱”通过村长的介绍了解到了该村的数字化智能建设情况。“我们村装有52个监控摄像头,2个鹰眼,可以全方位的观察到村庄的面貌。遇到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地理位置,立即出动相关的工作人员去解决问题。”村长操纵着数字平台介绍道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图为老党员刘同志带领实践小队学生参观村庄)
谈到本村的建设情况,村民对安保服务、文化活动、贫困帮扶等方面,满意程度高,在交谈过程中也常常听到村民对村子的赞扬。“我们村邻里关系都是特别好的,大家都相互扶持,互帮互助。村子里还每三天专门派人来给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做家务,也经常有定期公益的美容美发服务。”一位村民骄傲地说道。但是在调查中,因“未来乡村”这一概念较为新颖,建设尚未完善,调查对象对未来乡村试点建设情况并不十分了解。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锤炼队员意志的基础上展示了科艺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增进了新时代大学生对未来乡村治理的进一步认识,与村共同献计,将未来乡村的建设真正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在乡村治理之路上,人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反馈者、受益者,同牵手共富裕,一道探索“未来乡村”建设新格局。
(图为实践小队学生调查村民对村庄治理情况的看法)
(实践团成员与火星村村干部合影)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文/陈子帆 图/李佳伊诺
推荐阅读:旗龙
浙江新闻在线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