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浙江新闻在线 > 资讯 > 正文
“都市田园”劳动教育领航人陶专英与她的垦荒种“树”之路
2023-09-08 14:48:10来源:阅读:-

通讯员:康子健、郑张博

“家长和孩子在‘都市田园’里开展各种农作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种植、扑灭虫害、收获等过程。他们亲手栽种、呵护小树,看着他一点一点地长大,与小树一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一同感受到生长和收获的喜悦。通过与小树一起成长的过程,孩子们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美好的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成长的基石。”作为台州市学院路小学副校长,陶专英用生动的语言向“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队员讲述学校以“与小树一起成长”的校训为内核的“都市田园”式劳动教育,介绍台州市学院路小学在“在学生教育中传承垦荒精神”的这一教育目的下取得的积极成效。

首先,队员们参观了台州市学院路小学(行知校区)。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理念。学院路小学的校训一反寻常,“与小树一起成长”,既是活泼生气的写照,也是美好希望的寄寓。“与小树一起成长,更像是我们浇灌着小树,更大一些说,是在垦荒的路上,一起成长。”队员李木陶子如是说。

正门后,摆放着由中国美院教授设计的《陶行知与绿童》主题雕塑,五个极具“德智体美劳”特征的孩童:担担、慧慧、康康、创创、美美,分别代表具有担当之肩、智慧之脑、健康之魄、创造之手、审美之眼的垦荒少年,更加落实地、具象化地向我们展现了“都市田园”式劳动教育的教育内核。

与小树一起传承山海情谊!

“时空门”跨越千里,传递真情

校园门口的两扇“时空门”,一扇为“时空邮局”,一扇为“亲情邮局”,是学生理想、信念启蒙教育的象征。“亲情邮局”,孩子给父母写信,父母给孩子回信,以书信方式促进亲子沟通。据陶校长介绍,部分学生家长作为援疆人员,于遥远的新疆向台州寄来手写信,在传承家风、家讯、家教的同时,传达两地不同的地域文化与民俗风貌。这不仅深化了亲子情谊,也推动“浙疆”沟通,筑牢团结互助桥梁。

与小树一起弘扬垦荒精神!

“都市田园”伴成长,充实童年

当代社会,部分学生沉迷电子产品而与自然脱节,学校便将大自然搬入校园。为再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来的稻菽千重壮丽景象,使学生铭记袁老先生敢于攻坚克难的垦荒精神,学校打造“稻田蛙鸣”水稻田。与陶校长交流获析,每年父亲节,父亲们与孩子们一起插秧,传承老一辈人呕心沥血的艰苦奋斗精神。

为再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来的稻菽千重壮丽景象,使学生铭记袁老先生敢于攻坚克难的垦荒精神,学校打造“稻田蛙鸣”水稻田。与陶校长交流获析,每年父亲节,父亲们与孩子们一起插秧,传承老一辈人呕心沥血的艰苦奋斗精神。

除作物进校园外,将动物引入校园——五只羊,六只鸭子,两头小黑猪,两只鹅。陶校长说道,各年级段学生被分配至不同时间段来喂养动物,并定期清扫其生活区域。劳动教育让学生领悟农业劳作不易,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特设项目式劳动教育,使学生们在垦荒精神的引导下,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未来工作、学习中拥有无限潜力。

采访伊始,队员向陶校长表明实践队“赓续红色血脉”的初心,并就“如何在学生教育中传承垦荒精神”等问题与陶校长共同交流探讨。陶专英校长表示,项目化劳动教育能够用“摸得着”的劳动实践手段传递“摸不着”的垦荒拓荒精神——为更好地传承垦荒精神,学校开展了“垦荒少年说”“垦荒少年秀”“垦荒少年行”等垦荒少年系列活动,并将习近平回复椒江少年的“六一”回信放置在小公民行知院内,以此来勉励孩子们。学校还将垦荒精神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开展“都市田园”项目,围绕“人文、科技、艺术、健康、责任”五维目标,以项目统整学习,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STEAM教育等相结合这五个内容作为主题项目,以垦荒精神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质,指引孩子们正确的人生方向。

据悉,学院路小学在党支部建设上研究颇深。陶校长在学校三楼“垦荒馆”中提及,学校共有五个党支部,共有在职教师一百余名。党支部思想引领中第一是一大战略、绿色同业,是以党建来引领,亦是学生的红色引领。第二是两大政义其中包含行政可方法性,如学校一楼大厅是开放式行知院,主要是小学生们德育的红色教育阵地。童城书院、少年科学院、艺术中心与健康中心,此类课程在行知校区被融入同一个空间,例如一楼的水稻田,二楼的“未来”+教学中心,三楼的中药馆,四楼的开放式田园等,是融合一起的一个整体。而小公民行知院主要针对学生进行教育,“红领巾学院”课程正是对学生们进行党政教育,致力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形象。

垦荒精神的核心是勇于探索、创新和拼搏,而援疆精神则强调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在采访中,陶校长谈到了这两种精神的重要性,与队员们分享了两个小故事 “2020年6月,学校与吉林通化、四川峨边三地四校的小学生通过视频连线,上了一堂以垦荒精神为主题的‘空中课堂’。在推动民族团结的同时,让垦荒精神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而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学校一(四)班的孩子们在居家隔离期间,通过作诗、朗诵、古筝演奏等方式,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来致敬支援新疆的防疫劳动者,做到了疫路‘童’行,拉近了‘浙’与‘疆’的距离。””这两种精神都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将垦荒与援疆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临别前,陶专英副校长为“浙疆红·山海情”实践队写下“开拓视野,磨练才干,探索自我,圆梦起航,跳出舒适圈,启航全新!”的寄语,希望实践队队员们在实践中挖掘垦荒精神,在前行中发挥青年力量,开启属于00后青年的新征程!

小树在每日浇水、施肥下枝繁叶茂,与小树一起成长的学院路小学的孩子们也意气风发。在教师带领下,“绿童”们踏步于垦荒路上。撒播垦荒种子,开出精神之花。垦荒精神与援疆精神对于个人和团队的意义兹事体大,它们召唤当代青年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在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熏陶中,开启国家未来新里程!


推荐阅读:旗龙

版权和免责申明

浙江新闻在线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